享受健康美食 (Eating Well For Optimum Health) Andrew Weil, M.D.(遠流)

DHA是魚油的一種成分,是人類腦部細胞膜的主要結構成分,假如體內缺少DHA,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發展不健全,特別是胎兒發育後期、嬰兒期的初期。飲食中Omega 6 Omega 3會競爭酵素 導致人類自行合成DHA受阻,就因為這個原因,建議吃魚,直接獲取魚油中的DHA,不需要藉由身體來合成。 P.110

fish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胡麻鯖:魚腹散佈細小斑點,銀白帶灰色調的體色,而得此名。日本鯖則銀白色光澤較強,魚腹無斑點,體幅略顯寬闊。日本沿海主要出產較適應低溫海水的日本鯖,混和少量的胡麻鯖,臺灣則以喜歡稍高水溫的胡麻鯖為主,魚群中有少量日本鯖。因胡麻鯖能適應較高溫的海水,分布海域廣達澳洲沿海,故又稱為澳洲花鯖。

 

 

目前挪威進口的鹽鯖魚,出產於冷溫帶、寒帶海域,體脂肪最高可達18%,日本鯖最高約11%,胡麻鯖約6%。雖然較高的魚體脂肪富含EPA、DHA等脂肪酸有益人體健康,但反過來這些脂肪酸也很容易氧化變質,甚至產生腥味。醃製魚若無妥善的包裝,隔絕魚肉與空氣接觸,不少有益人體的魚脂肪,在下肚之前已經受到破壞,可能喪失吃魚有益人體健康的認知。

 

胡麻鯖是植物、動物浮游生物食性,屬於食物鏈底層的魚類。通常蝦米吃浮游生物,蝦米被小魚吃、小魚又被大魚吞食,食物鏈每升高一級,魚體中累積的有害化學物質、重金屬濃度隨之提高十倍。若以蝦米大魚為例子,有害物質從浮游生物累積到食物鍊最頂端大魚,濃度已經增加為一千倍。因此食用食物鏈底層、主食浮游生物的鯖魚,各種有害化學物質、重金屬累積的濃度,都相對小很多。目前臺灣沿海魚類之中,胡麻鯖的族群量十分龐大,是資源量還保持在穩定的少數魚種之一。

 鯖魚

2.巴攏鰺:中名為紅扁鰺、無斑圓鰺,科學名稱稍嫌紊亂,坊間多以紅赤尾、紅尾巴攏、深水巴攏稱之,約有兩個相似種。基隆方面產量少,南方澳以南的花蓮、東部沿近海產量較多,定置網常有意外的漁獲。台東成功、富岡以及綠島南寮漁港的漁夫,使用串鉤魚皮假餌釣捕活蓄,作為釣捕旗魚、鮪魚的活餌。最大宗的漁獲來自胡麻鯖的圍網與扒網。沿岸淺海都不曾發現本種幼魚,而且成魚似乎有相當程度棲息於深海,魚群夜間浮出淺海面活動,而為胡麻鯖的網具所捕獲。

 

本種稍退鮮,肉質即刻變得十分堅硬、肌肉纖維十分老硬粗糙,故不為市場所接受。若在產地就近取得十分新鮮的魚,立刻加工調味,使用獨到的冷凍熟成技術,不但能夠將魚的美味完全保留,甚至能夠有效阻止因為肉質不新鮮,而產生的肌理堅硬粗糙的現象。並在加工過程、包裝方式,注意隔絕魚肉與空氣接觸,並全程用低溫冷凍保障鮮度,相信一定是另一種能夠同時追求健康與美味的食用魚。

 

巴攏鰺與胡麻鯖同屬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鏈底層魚,在乾淨無污染的台灣東部海域生活,食物鏈累積有害物質的機率甚低,魚體脂肪酸含量與胡麻鯖類似,是對人體健康有益,另一種非常理想的食用魚。

 

巴隆 

 

3.黑尾鰺:中名為拉洋鰺、拉洋圓鰺,幼魚俗名四破、四剖,約有三個近似種,主要在沿岸活動,基隆、南方澳漁船以焚寄網(火誘漁法)捕獲,趁於或剛死亡不久,即放入大鍋中以鹽水汆燙,將魚體細胞中的分解酵素破壞,避免迅速的自家消化將魚體分解,以至於不堪食用。汆燙好比製茶的殺青,是將鮮味(甘甜)保持在一定狀態的一種食品加工原理。汆燙後的魚體,可輕易剖開成為四片魚肉,分離中骨與內臟,因此稱為四剖,常被誤寫成四破。

 

漁民稱此種的中小型於為四剖,大型的成魚,則稱為黑尾仔,宣稱兩者不同種。市面所售的四剖魚,從來沒有發現抱卵或者精囊成熟的個體,而黑尾仔則偶可發現性熟的個體,其他鑑定特徵均顯示兩者同一種。幼魚沿岸性,成魚漸游向近海的例子甚多,黑尾參多由近海的大型圍網、扒網(三腳虎宰)所捕獲,則是第二個可信的證據,說明兩者同一種。

 

黑尾鰺與胡麻鯖同屬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鏈底層魚種,在生活海域食物鏈累積有害物質的機率甚低,魚體脂肪酸含量與胡麻鯖類似,若在加工過程、包裝方式,注意隔絕魚肉與空氣接觸,並全程用低溫保障鮮度,將是對人體健康有益,另一種非常理想的食用魚。

 

 

4.藍竹筴:中名:黃帶鰺、藍圓鰺、紅鰭圓鰺,約有三個近似種,科學名稱稍嫌紊亂,坊間多以竹筴魚、大竹筴魚稱呼本種的中、大型魚。而臺灣基隆沿海捕獲真正的竹筴魚,體重若超過100克都外銷至日本,已充分說明本種不是竹筴魚。本種體型可輕易超過300克,大竹筴魚之俗稱即因此而來。幼魚常出現於沿岸,俗稱為硬尾仔,是漁夫、釣客經常使用的活餌之一,偶為燈火誘集,漁夫判斷非主要的目標四剖魚,即熄燈驅船他去,實因體小無肉,市場乏人問津之故。

 

因本種肉質特性與黑尾參相似,稍退鮮肉質即刻變得十分堅硬、肉質纖維十分老硬粗糙,故不為市場所接受。若在產地就近取得十分新鮮的魚,立刻加工調味,使用獨到的冷凍熟成技術,不但能夠將魚的美味完全保留,甚至能夠有效阻止因為肉質不新鮮,而產生的肌理堅硬粗糙的現象。

 

本種的中、大型魚,生態習性類似黑尾鰺,也常為基隆、南方澳大型圍網、扒網所捕獲,幼魚沿岸性、成魚近海性,以浮游生物為食物,因此屬於實用安全性極高的食物鏈底層魚。魚體油脂成分、含量類似胡麻鯖,是現代人為了追求健康與美味,應該經常食用的魚類之一。

藍竹筴.JPG 

 

 資料來源:李嘉亮先生

fish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鰻魚給人的印象多是,細細長長,滑滑的,有點像蛇的淡水魚種,而我們常吃到的浦燒鰻,也都是用此種鰻魚來做的。而在夜市所吃到的紅燒鰻,就與蒲燒鰻不一樣,則是較為大隻,棲息地在海的海鰻,還有一種鰻,比剛所提到海鰻更為兇猛,也更鮮為人知,但在日本的和歌山被視為食補的好魚種-錢鰻。

 

    錢鰻對普羅大眾來說,可能有點陌生,牠比一般我們所常見的鰻魚體型來的大,身上有許多白白的斑點,加上其銳利的牙齒,和不慎討好的長相,對很多人來說是相當得嚇人,遑論還要加其吃下肚,但卻忽略他其實對人體來說有很多很多的好處。築地魚河岸三代目二十一集,裡面就有一位疼愛媳婦的婆婆,看媳婦苦無母乳,為了解決此問題,只好克服自己對於錢鰻的害怕,努力做出一道道錢鰻料理,但媳婦卻也因為害怕錢鰻的外表,而誤會了婆婆的苦心,不知錢鰻在恐怖的外表之下,有著相當大的療效。在和歌山錢鰻常被用於婦女產後所食用的食補的食材,也具有促進分泌母乳的功效,除了和歌山以外,土佐則將錢鰻視為治療眼疾的食材,從上述兩的例子可知錢鰻雖然有著嚇人的外表,對於我們人體來說卻有著不少益處,在大紀元的一篇報導中也提到,錢鰻以前在台灣也是沒人要的魚種,但是由於他具有豐富的膠質,近年來也漸漸成為大家所能吃到的料理。人類是視覺得動物,常以外表來判斷食材的好吃與否,不過卻也常吃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食物,所以下次看到錢鰻時,試著忽略他恐怖的外表,吃吃這個在日本鄉村有著眾多療效,也有著彈牙口感的特殊魚種吧。

 

資料來源:築地魚河岸三代目21集

fish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享受健康美食 (Eating Well For Optimum Health) Andrew Weil, M.D.(遠流)

橄欖油的缺點,就是沒有提供人類所需的必須脂肪酸,即是缺乏次亞麻油酸(Omega 3)以及亞麻油酸(Omega 6)。假如橄欖油是主要的飲食脂肪,就必須確定能從其他來源獲得適量的Omega 3(吃健康永續小型魚是最佳解)P.119

fish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摘自:享受健康美食(Eating Well For Optimum Health) Andrew Weil, M.D. (遠流) P.123

極低脂肪飲食(脂肪佔熱量10-20%)的最大風險,在於缺乏人類健康必須的脂肪酸。這樣的風險對素食低脂肪飲食更加顯著,因為素食低脂肪飲食不包括魚和蛋,卻包括種子與其他油類,更增加Omega-6的攝取,讓Omega-6 Omega-31:1的比值,更嚴峻影響健康,因為一般飲食Omega-6 Omega-3的比值已經是20:140:1,因此在飲食必須補充足夠的Omega-3(因此需要吃健康永續的小型魚)

fish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